首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心主任及成员在《世界历史》杂志发文

时间:2024-11-18 浏览: 作者:

近日,我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专职研究员周厚琴副教授在《世界历史》2024年第5期上分别发表论文《英美外交官视角下的土耳其选举政治与宗教复兴(1950—1960)》《从“古罗斯”到“中世纪罗斯”:俄国中世纪研究的史学建构》。

论文《英美外交官视角下的土耳其选举政治与宗教复兴(1950—1960)》指出,土耳其在凯末尔时代实行严格的世俗主义政策,向多党制转变后却逐渐对宗教开始让步。民主政治对于选票的需求,与伊斯兰力量借助选举政治复兴宗教的需求共生共存。在土耳其民主党任期内,伊斯兰教已在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组织性作用。英美外交官对此有着细致的观察,其立场经历了从关注到担忧的转变,其认知和判断基本符合土耳其的发展状况。1950—1954年,英美外交官密切关注伊斯兰教复兴的各种迹象及其与选举政治的潜在联系。1955—1960年,选举政治伴随的伊斯兰教复兴引发了英美外交官的高度警觉,他们开始讨论土耳其发展道路对世俗主义的背离程度,以及伊斯兰教的出路和改革问题。民主党十年任期内的宗教复兴,在性质上属于具有土耳其特点的政治伊斯兰,对土耳其政治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英美外交官并未清晰认识到这一点,但其观察与认知促使西方国家在土耳其1960年军事政变中采取了乐见其成的立场,表明了西方对土耳其内政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其内政进行干涉的态度。

论文《从“古罗斯”到“中世纪罗斯”:俄国中世纪研究的史学建构》指出,“古罗斯”和“中世纪罗斯”的术语在中世纪俄国史的研究中经常混用,但往往指代不明。“中世纪罗斯”的术语伴随19世纪帝俄关于俄国封建主义的讨论而产生,并逐渐在苏联史学话语中稳定下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纷纷在民族国家叙事下挖掘罗斯的“历史遗产”,各自创办了诸多中世纪研究刊物,强调书写“自己国家的中世纪史”。东欧学者对这种学术繁荣喜忧参半,称之为“中世纪动员”现象和东斯拉夫中世纪研究的“大分裂”。“全球中世纪”国际项目的罗斯研究则提供了一种新视野,旨在“更广阔的欧洲”范畴下认识“中世纪罗斯”。全球史视域下的“中世纪罗斯”研究,既有利于塑造中世纪东斯拉夫世界内在联系的整体性,亦可展现其外在互动的多元性。但“中世纪罗斯”时间界定的断裂性和空间范畴的统一性之间的矛盾,9—17世纪的罗斯/俄国在中世纪世界的角色与位置,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上述两篇高水平论文的刊发充分彰显了我中心近年来不断夯实环黑海区域国别基础研究的显著成效。中心将继续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黑海通史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发力点和增长点,深化对环黑海区域及周边国家的多维度研究,产出高质量系列研究成果,朝着构建环黑海区域研究的中国学派这一建设目标稳步迈进。